教育对外开放,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放是时代要求,合作是发展之需,推进职业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有力支撑,使命光荣、重任在肩。 扬帆远航,如何行稳致远? 职业院校通过国际化办学,满足海外中资企业人力资源需求,有力服务国家外交大局和促进国际产能合作。一是助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二是紧跟中资企业“走出去”步伐,侧重能源化工、物流管理、装备制造等专业大类;三是呈现出中国院校、“走出去”中资企业与国外政府、企业、院校多主体合作办学态势。 走出去,擦亮中国职教名片 面对新时代对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提出的新要求、新需求、新使命,中国职业教育正以更加开放、自信、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已经连点成面、形成规模、创出品牌。 目前,全国27个省的200多所职业院校与70个国家和地区合作设立了400多个办学机构和项目,涌现出了“鲁班工坊”“中文工坊”“班·墨学院”“现代工匠学院”“丝路学院”“大禹学院”等一批境外办学品牌。 一个个海外工坊和学院,融汇了东方古老智慧与工匠精神,搭建的是民心相通、文明互鉴的桥梁。 通过优化存量、做好增量,创新办学形式和合作方式,我国正在推动构建以专科学历教育为主的海外应用技术学院和本科学历教育为主的海外应用技术大学的境外办学梯队。职业院校共同形成了中国职业教育百花齐放、多元发展的境外办学格局。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与柬埔寨柬华理事总会合作共建柬华应用科技大学已开设招生专业7个,在校双学历本科生272人,已为当地培养校企合作订单班学生3000余人。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与埃塞俄比亚共建埃塞俄比亚联邦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学院,开设22个本科专业,共培养5000余名毕业生。 “鲁班工坊”已经在亚欧非三大洲合作建成30多个,学历教育累计培养学生近万人,实施职业教育培训超过3.1万人次。 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牵手10所中国职业学校成立的中赞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首届毕业生中有近90%被当地中资企业录用。 请进来,增强中国职教的吸引力 进入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对外开放更是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自信和活力。放眼国际,中国职业教育的吸引力逐渐加强,中国教育的“朋友圈”正逐步扩大。 目前,共有195个国家和地区留学生来华求学,“留学中国”的影响力和品牌度持续提升,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国际人才和知华友华国际人士。 2024年,来自泰国的Punwilai Intira成为柳州职业技术大学首位学历教育留学生,并且马上就将成为一名在泰国的中国企业工作的员工。2023年,我国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启动了在泰国建设生产基地的项目,急需具有泰语能力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于是与柳职大开展国际化办学合作。当时,在老师的推荐下,已在该校学习两年的Punwilai Intira进入该公司实习,由于表现优异而得到公司高度认可,最终公司向她抛出了橄榄枝。 搭平台,拓宽国际交流渠道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是中国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2年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来自全球123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名代表线上线下参会,会议形成《天津倡议》,教育部发布了《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白皮书》。 聚焦发展,着眼未来,提出中国方案。 2024年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将组建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联盟、颁发世界职业教育大奖、举办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冠军总决赛、2024年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专题展,并推出首期《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形成“会—盟—奖—赛—展—刊”六大职业教育国际公共产品。 广合作,助力中国企业海外发展 新征程上,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 依托世界最大规模职业教育体系的优势,我国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加主动灵活的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 “教随产出、校企同行”,中国职业教育深深扎根行业产业,与中资企业走出去同频共振。以“技术”为纽带,为合作国开展技能人才的学历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 产业发展到哪里,职业教育就服务到哪里。构建技能培训与学历提升衔接贯通的育人体系,培养“懂汉语、通文化、精技能”的高水平本土人才队伍,促进中资企业本土化发展。 山东职业学院发挥实践教学和技能培养的优势,承担了埃塞俄比亚亚吉铁路运营技术培训,共培训当地员工252人,合格率100%,极大地提高了亚吉铁路本土员工的技能水平,为亚吉铁路安全运营提供了保障。
|